鑫加国际教育移民集团
NEW PROSPERITY INTERNATIONAL EDUCATION&CONSULTING INC.
官方咨询热线:
400-961-5786

移民到底能带给孩子什么?

为什么要移民?

90%的人都会说为了孩子,

我也一样。

但我们想要给孩子的究竟是什么?

移民又能带给孩子什么呢?

或许读完本文会给你一些启发。


图片

今日话题讨论:

Topics for discussion


为什么要移民?

90%的人都会说为了孩子,
我也是一样。

但我们想要给孩子的究竟是什么?

移民又能带给孩子什么呢?

或许读完本文会给你一些启发。




国内现状


2022 NEW YEAR


中考1:1分流



过去两年教育部不断要求中考严格分流,

禁止复读上高中。

2020年中职招生人数大幅增加了44万,

十年来绝对增加人数首次超过了普高。

占全部高中阶段招生的比例急剧回升,

达到了42%以上。

作为对比,这十年里,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26.5%提高到54.4%,

足足提高了一倍。

所以家长会抱怨“中考比高考还难”。



从地区对比来看国内高中升学率,

黑龙江省在70%左右。

而长三角江浙沪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分别是56%、53%和63%。

浙江省的高中升学率甚至是全国倒数第二。

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省也只有55%左右,

比西北的所有省区都低,

甚至经济指标和高中入学率有一定的负面相关性。

中考分流的影响


从劳动力的角度来看: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开始向全社会普及。新增的就业需要在理解工作原理的前提下,发挥人的创造性。高中阶段的阅读、数学、科学课程,就算不用来应付高考也非常重要。现在很多普通人不愿意通过阅读来建立复杂的逻辑,也不愿意通过写作来整理自己的思想。而是通过短视频和图片去接受情绪化的口号,制造了很多社会矛盾和民粹的思想。这恰恰说明高中教育的必要性也在提高。同时,随着芯片应用越来越广泛,AI技术的渗透率越来越高,纯粹依靠体力和肌肉记忆的职位会快速消失。新产生的职业,比如说送快递,送外卖,目前来看很快就会被无人机取代。所以无论是做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所有人都很难想象一个职位可以干一辈子。所以延长高中通识教育,让学生成年以后接受职业教育是必然的选择。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


1975年的中国,并没有因为大多数人口还是农民就放弃普及初中教育,今天的中国才成为迄今为止产业升级最快的国家。2022年的中国教育政策也应该有一点预见性,不要因为买菜用不上三角函数,就只允许一半的人去读高中。现在中国还在维持高比率的职业,14、15岁就被要求孩子选择职业发展路线。这显然意味着家长替孩子做决定,根据他们几十年前对社会的理解,替孩子选择未来的职业。这必然导致很多孩子进入他们不喜欢、不适合的行业,最后完全浪费了受职业教育的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多接受几年通识教育,成年或者接近成年的时候再考虑工作方向。有人说,一半中国学生用不着上通识性高中。显然他们的想法还停留在过去,也不理解当前中国以及未来中国的工业生产水平。


2022 NEW YEAR


对比国外职业教育


2019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了1万美元,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相近的日本韩国,在类似的发展阶段都选择了把基础教育延长的高中阶段。中国2035年远景目标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恐怕也不能再沿着现有的教育政策发展。目前中国大陆劳动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8年,而发达经济体普遍在13年以上,差距相当明显。从欧、美、日这些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来看,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完全可以结合。一般他们都是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结束以后附加一个短学制的职业教育。比如说美国的社区大学、加拿大的专科院校,都是用一两年时间培养高中毕业生,快速适应当下的就业形势。如果将来的就业形势变了,还可以回来更新技能,这肯定比14、15岁的孩子直接到职业学校浪费三年时间要强。加拿大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加拿大公民或移民及其子女从小学到中学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一般上课时间是早上8:30-8:50开始上课,下午3:30放学)。高中毕业后不需要参加统一考试,凭借11年级和12年级成绩(相当于高二和高三成绩)申请大学。



国外的月亮圆?



以前哪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至少还有能跑到桥头的机会。

现在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了,让许多家庭无法接受。

在国内“内卷”越来越低龄化,家长们也是一届比一届的焦虑。

现在国内家长都要把“在中考突围”作为目标,

那我们移民又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移民能带给孩子的,绝非纸面上文凭的提升。

移民加拿大三年,我每天都在见证孩子的成长。

对于考拉这样一个生在中国、长在加拿大的孩子,我真正看的到这个社会带给他的成长。



有效教育vs无效教育(时间)



大多数的移民或者留学生都有个共同的感想,本来以为国外生活更单调,但是来到国外后怎么感觉更忙了呢?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而没有把时间浪费在不喜欢的无用工上。孩子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国内学生的忙碌与辛苦,远远大于国外的孩子,身边朋友家里一、二年级的孩子每天写作业到11点已是常态。生活在北京的同学,家里小孩就是一年级,孩子有时6点就自觉早早的起来,就为了能有时间玩一会玩具。可想而知其他时间,早就被各种补习填满,没有玩耍或是户外活动的时间......而且睡眠不足对还在发育阶段的孩子只会有害无益。


其实不止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那些生活在国内一线城市的家庭,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耗费更多的是堵在路上的通勤时间。
接送孩子上学下学、补习课、兴趣班、运动项目,单是其中一项的车程时间也在一个小时以上。比如我这同学,她每周六要带孩子从朝阳区赶去海淀区去打棒球,一来一回就要近2个小时,上午下午带儿子跑两个兴趣班,周末一天别的啥都还没干就过完了。我不由的替现在的孩子感到焦虑,国内的教育像军备竞赛一样、越来越激烈。


再看加拿大这边,孩子3点放学后,家长也会带孩子各种兴趣班,不过路程不会这么远,一路上基本20分钟就到了。加拿大是最重视社区的国家(“社区”概念也一定是让你体会到和国内的不同),可以说不论你生活在哪个城市、居住在哪个社区,二十分钟的车程都能解决你生活和教育上绝大多数的需求。


2022 NEW YEAR



应试教育vs快乐教育(质量)



普遍国内的家长会认为加拿大孩子的学习轻松,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考拉现在读的还是学前班,每天业都会有课后作业。考拉课后也有各种兴趣班:英语、法语、中文阅读、帆船、萨克斯、足球,这边也会平均一个孩子至少标配5个兴趣班。

尤其在华人家庭中,我这样的已经算是不激娃的家长了。那你一定想问,这跟国内又有什么区别?还不是不输在起跑线上那一套、加拿大同样也是激娃的风气。不同的是加拿大的孩子上这些课程真的是因为兴趣,不是为了比别的孩子优秀,是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主动的想去上课。更重要的前提是,没有了国内高考应试教育的压力和同龄人的教育竞赛(这边大学是申请制),才有了他们可以自由追逐爱好、发掘天赋的土壤。考拉学习英语是他自己这样一个母语不是英语的孩子希望能和班上更多的同学交朋友一起玩。学习中文是他有先天的中文优势,擅长就自然地想学习更多。以后的世界也必然是汉语和英语的对话。乐器是他本身就对音乐有兴趣,还锻炼他专注和坚持的性格。踢球可以让他强身健体,也能有一项乐在其中的运动。



考拉的这些课程中,没有一项是出于升学或家长的压力,更没有为了完美履历的竞争攀比。毕竟这边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没个班级排名,别人的成绩你也无法获知。孩子年纪再大点,就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像志愿者活动、慰问演出、社区体育赛事、社团活动、看望养老院的老人,假期打工也是这边孩子的文化印记。经常听邻居们分享,上中学孩子晚上9点打完比赛,回家也会自觉写作业,根本不用家长费心,因为孩子早已经习惯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在这边可以说不会自己管理时间的孩子,在学校只能疲于应付学校的课程,也不能享受自己的爱好,出了校园甚至不利于融入主流社会。《美国种族简史》里曾经做过详尽的调查,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会把孩子的所有时间安排满,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到社会活动,在生活中不断学习。而贫困阶层的孩子却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放了学就在消磨时间的玩。华人作为最重视教育的种族,华人移民家庭的孩子永远是勤奋和充实的。世界是公平的它给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善于利用有效时间的孩子,无疑获得了更多的真实体验,也更知道自己未来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同时,他们还掌握了高效学习的诀窍,对他今后任何学习都受益终生。



成绩内卷vs全面发展(德智体)



你会发现很多问题,并不是在外界的因素而是源于自身。我们或许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认知自我,发现自我。而我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就带给我焕然新生的改变。也正是因为运动,我对生活都充满了信心,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上的挫折,无论是考虑移民还是移民失败重头再来,我都斗志昂扬。运动改变我的那年,我28岁。而考拉他们这些在加拿大的孩子,运动习惯开始于幼儿园。在加拿大随便一所学校,即使是刮风下雪,也能看到孩子们在户外运动。我曾见到过在零下20度的天气,课间的操场却“热火朝天”。学校老师会在午后把所有学生都赶出教室,让孩子到户外去活动、玩耍。即使下雨天也没有人觉得这是问题,浑身湿透也没关系,家长都会提前备好换洗的衣服。


2022 NEW YEAR


加拿大小学的操场都会有一个类似成人规格的攀爬设施,我开始的时候很担心,这么高的设施没有台阶,孩子要怎么上去呢?但孩子们却很乐意去挑战自我,他们会想尽办法,寻找一切可利用的支点爬到2、3米高的地方,这可能就是攀岩的乐趣吧。加拿大校园里最受孩子欢迎的绝对是monkey bar,其实就是云梯,孩子吊在空中,用手一格一格向前摇荡着前进。我总惊讶于一个5岁的孩子居然能矫健的像个猴子,真是玩起来动作就跟猴子一样,也不会抓不住,西人或者华人的孩子都是如此。尤其是女孩,灵活性和力量一点不输于男孩。总之,课间的学校就像一个儿童乐园。


都说西人不重视孩子的学习,那是他们把精力和金钱都花在了孩子的运动上。加拿大有各种层级的体育俱乐部,社区的、校园的、社团的、俱乐部的、公司的,并且包含一切你能想到的运动。绝大多数孩子都能擅长一两项运动甚至能达到专业级别。在各个社区只有公共运动场晚上9点依然灯火通明,热爱运动的孩子还在挥洒汗水。家长们自然也愿意全力支持,日常接送上课还是基础的,有的西人家长都是跟着孩子一起锻炼,甚至一起参加比赛,经常周末一天忙完回来都是凌晨才到家。加拿大本地家长对孩子运动上时间的陪伴、金钱的投入,一点都不比华人家庭对孩子数理化文化课上的投入少。或许,北美的教育体系正是看中了体育运动在孩子成长中的特殊意义。重视体育运动不仅是身体素质的锻炼和体育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运动中学会战胜困难,认识自我,获得持续学习的能力。



物质至上vs尊重和爱(价值观)



我总在思考,是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让加拿大的社会环境与众不同?这实在是个巨大的命题,因为一个人的特点或许鲜明、有好恶,而一个由千万人口组成的国家,他们的共性和价值观该怎么总结?


我思来想去,用一个词来总结加拿大文化的特点,或者说社会价值观的一切的基础就是 - “尊重”。作为世界上最开放的移民国家,文化、种族、语言最多元的一个社会,“尊重”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石。



在这里孩子是如何学习尊重呢?

首先,孩子们会学会尊重彼此的不同。

学校的每个班级里都有各种肤色的孩子。


考拉的班级中,就有欧裔、华裔、韩裔、日裔、非裔、拉丁裔等等各个族裔,而华裔中又分为来自大陆天南海北的、台湾和香港的家庭。他们从小就有各种肤色的朋友,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中长大。从微观的角度讲,可以说他们是从小就见怪不怪了,对各个族裔文化的差异都有一定的了解。从宏观的角度讲,在同一屋檐下的相处中,基本规则就是尊重,只有尊重彼此的不同,看清自身的优劣,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孩子们会学会尊重老人


每年学校都会组织活动去老人院演出,让孩子们的天真给老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让孩子了解到更多人不同的生活。学校还会组织专门给家里爷爷奶奶们的活动,比如grandparents day,就需要孩子们给他们表演节目。老人们也都很爱孩子,我领着考拉走在街上,总有老人过来逗他。有一次在商场,一个素昧平生的老人给考拉投了币,请他坐电动玩具。


孩子们会学会尊重自然


学校每年会有四到五次的郊游 field trip,去海洋、森林、农场中感受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没有孩子不喜欢大自然,这是人类的天性。所以见过大自然的美好,保护自然也成了他们从就小根深蒂固的思维观念。他们从小就接受保护动物的教育,他们从小就习惯于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他们了解的植物、动物的知识可比我这个当家长的还多,他们也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和健康。



孩子们会学会尊重规则


都知道加拿大的教育很重视个性发展,在我们华人看来北美的课堂甚至有些散漫。

孩子们上课时不需要正襟危坐,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更喜欢直接坐在地上,他们坐在地上的时间比坐在椅子的时间多。但其实加拿大的教育却又是最重视规则的,霸凌、打架、抄袭等涉及到原则的问题,绝对零容忍。每周我都去学校当志愿者,老师真是都nice到不要不要的,非常有耐心、脸上永远挂着笑容。但涉及到纪律和原则问题,老师板起脸来孩子们都溜溜的,我看着都觉着吓人。走到社会上,遵守规则更是重要的生存原则。出过国的人都知道北美是一个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靠规则和诚信来约束人,他们会默认每个人都是有诚信的,可一旦违反规则,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孩子们会学会尊重技能和劳动


在加拿大即使是最好的学校,目标也不是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领导者或科学家,当然前提也是在这里只要会一项技能就足够有个安稳的生活。孩子们有可能成为社会中的任何一个工作上基层人员,他们必须要学会和尊重劳动。


2022 NEW YEAR


反观在国内高校里你随便问一个学生,你为什么读书呢?

他会告诉你学习为了找个好工作、赚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若是人学习只是为了赚钱,忘记了自己的内在精神价值,这等于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一味地为钱而求学,求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活的更有价值,谁为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帮助他就越有价值。现在有多少人连爱和尊重都不懂,即使有再多的钱内心也不会真正的快乐。爱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事物,也是联系人类之间关系最坚固的纽带。有件事说了你可能会觉得难以置信,北美应该是全世界最保守的地区了,虽然加拿大和美国对新鲜事物都非常包容,但在社会伦理方面,却要比亚洲和欧洲保守很多。


北美极为重视家庭和社区的概念。


这里很少有加班或夜生活,给加班费大多数人也不愿意牺牲家庭时间去工作,一个人生命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度过。如果说加拿大重视“爱”的教育,这些教育潜移默化的来自于家人的陪伴和厮守,来自于邻居、朋友的扶持帮助,甚至来自街头一个陌生人的微笑。往往一个越是简单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更亲密。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在家庭教育上不同的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但社会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有普遍意义的。说起来,移民后能给孩子带来的变化实在太多,以上说到的可能也只是我们之前忽略了的冰山一角。


移民后带给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对比国内有太多不同。


诚然,对比国内,加拿大的社会少了竞争带来的挑战,少了市场规模带来的机遇,但是孩子也吸收了西方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优秀品质,也算是中外兼修了。对于孩子,我不求他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改变世界。我希望他能够在一个简单和纯粹的环境中成长,希望他至少能成为一个诚实、善良、有热爱,普通却又不平凡的人。


文章分类: 留学/移民资讯
分享到: